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正文

咸宁市夯实“五个基本”促进小区治理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1-01-21 来源:咸宁市民政局 字体大小: | | 打印

咸宁市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以来,坚持把小区作为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不断激发小区治理活力,夯实城市社区治理基础,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健全基本组织,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将全市小区优化整合为1840个。按照单位自建型、物业管理型、“三无”型,加强分类施策,单独或联合组建小区党支部1672个,基本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推动成立业委会1592个,647名小区党组织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1141名“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总结推广老旧小区改造“23456”工作法,强化对“三无”小区物业服务的兜底保障。

二是建强基本队伍,培育壮大内生可靠的小区治理力量。全市64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4.7万名党员干部全部到小区(网格)报到,2300余名下沉党员干部兼任楼栋党小组长,强化力量支撑。着力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以有公心、有能力、有热情的居民群众为主体,在全市组建社区应急管理队伍1298支,队员5800余人,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社区平战转换有了常备力量。按照30至50户1人标准,招募1.5万余人的骨干社区志愿者队伍,长期活跃在小区疫情常态化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一线,成为加强小区治理的生力军。

三是开展基本活动,丰富各方参与小区治理的载体平台。在小区积极推广“星空夜话”民主协商活动,由社区党员干部或小区党支部组织开展,以在小区居住的党员、群众为主要参与对象,把小区治理问题、物业服务难题等作为协商议题,为“小区人”做好“小区事”提供平台。常态化开展机关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做好事活动,引导社区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服务清单,发动下沉党员干部认领服务岗位、帮扶困难家庭,畅通“单位人”参与小区治理渠道。推进社区公益创投,培育孵化“九点伴课堂”、“军辉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优秀社区社会组织,逐步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咸安区南昌路社区整合国学中心、书画社、木兰拳等10个社会组织力量,打造“社会文艺站”,每周开展活动,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情谊。

四是完善基本制度,让“三治”融合在小区落地生根。全面推行小区“圆桌会”制度,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每月邀请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成员等开展协商议事,通过三方联动,形成小区治理问题收集--处置--评估的工作闭环。崇阳县积极探索网络征集+入户沟通+会议研讨+结果公开“四步走”工作模式,推动解决问题750余个。大力推广小区居民公约,在公约制定上突出依法依规共同参与,在内容上融入自治法治德治具体要求,逐项点明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引导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目前,城区所有小区已制定并执行居民公约。开展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试点,整合公安、城建、环保、城管、市场监管等9部门力量,制定重点执法内容清单,常态化巡逻执法,力争做到小事不出小区。

五是落实基本保障,确保小区治理有支撑、可持续。按照每个小区党支部每年1万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工作经费,其中“三无”小区由市县财政兜底保障。开展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清理专项行动,推动解决小区公服用房闲置挪用等问题,合计移交小区公服面积1.4万平方米,城区333个小区配备公服用房,小区居民活动、各方民主议事等有了基本阵地。(咸宁市民政局区划基政科)

附件:
收起
局长信箱
政务微信
返回顶部
咸宁民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