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正文

咸宁市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

索引号 : 11337100/2017-00161 文       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咸宁市民政局

名       称: 咸宁市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2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17-04-12 16:43:00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促进民政工作全面进步、民政事业发展繁荣,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咸宁市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

一、“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民政部门是人民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工作部门,担负着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等职责。自建市以来,全市民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公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职能作用,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和构建和谐咸宁作出了积极贡献。

1、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保障对象稳定在9万人左右;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对象96240人,基本实现五种对象应保尽保;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逐步建立;灾害救助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救灾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普遍建立。

2、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着力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等设施问题。

3双拥优抚和安置工作全面推进出台了一系列双拥规范性文件,优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落实;按政策规定先后次较大幅度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加大了退役士兵培训力度,稳步推进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军休人员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4社会事务管理成绩凸显民间组织管理得到加强,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区划地名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街路巷命名设牌工作卓有成效;婚姻登记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各级婚姻登记机关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婚姻登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成就。

5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贫困孤儿救助力度不断加大,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有效救助,福利彩票销售实现持续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福利事业的发展。

二、“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关注民生,保障社会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权益,适应国家拉动内需的形势,在确保灾害应急救助、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救助水平的前提下,抓住机遇,适当集中财力开展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等设施建设,扩充设施容量,提升设施性能和档次,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基本思路

1、救灾减灾。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及时有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救助工作高效有序,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完善,灾民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大幅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取得长足进步,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二级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衔接市直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专业机构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及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通信网络技术,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纵向贯通、科学高效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

以统筹规划、节约投资和资源整合为原则,市直和6个县(市、区)都要建立一所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优化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结构,在交通不便、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物资储备分库。按照救灾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增大物资储量。到2015年,基本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在全市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每个社区都要建设一处避难场所,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及功能;利用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采取确认、修缮等方式建立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2、社会救助。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通过不懈努力,到十二五末,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其他专项救助制度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推进分类施保,强化动态管理,促进保障对象就业与再就业,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建立健全保障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和低收入人群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逐步提高最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加强低保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机制,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和质量。

稳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继续改造完善农村福利院基本生活设施。大力倡导开展社会代养服务,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全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全农村福利院社会代养床位率达到15%。统一城乡孤残对象集中供养范围、标准、资金、审批程序、管理服务内容等。完善老年福利机构建设,到2015年,达到自愿集中供养的城镇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全部集中供养,城乡80%自愿入院代养的高龄老人可以入院代养的目标。

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及时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的、暂时性困难。各级财政要专门安排临时救助资金预算,保证临时救助有效开展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突出重点、公开便捷的原则,扩大医疗救助基金规模,建立健全以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体,以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援助为补充,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覆盖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医疗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救助的可及性和可得程度。积极倡导社会组织建立慈善关爱基金,鼓励和支持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参与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规范救助工作。对生活无着人员(流浪乞讨人员、流动困难群众、流浪未成年人)实施救助,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救助保护。完善救助保护设施,改善救助保护条件,落实救助经费,增补救助站点。

3.拥军优抚安置。

按照民政部、总后勤部的要求,坚持“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宗旨,赤壁军供站要从部队需要出发,提高军供服务质量,使之成为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供应站。

按照军民融合,服务发展、以民为本、统筹协调的基本思路,不断完善双拥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双拥模范城(县)”的创建工作,尽力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实抚恤优待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优抚医院保障“一站式”服务,切实保障优抚对象权益;加强全市7所光荣院管理与服务,充分利用资源整合优势,不断提高光荣院的供养服务水平,力争在自愿的基础上,使全市300名孤老优抚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继续加强县级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积极探索保障安置工作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建立培训基地(厅市合作),规范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构建择优安排就业、自谋职业、教育培训促就业和推荐就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安置新模式。

4.社会福利事业。

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以老年人、孤儿、残疾人为重点的适度普惠型福利事业,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实现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在十一五期间新建、扩建、改造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的基础上,实现城镇三无对象自愿条件下全部集中供养的目标。进一步改善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条件,提升集中供养三无对象生活质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发展慈善事业。福利彩票发行总销量以每年10%递增,到2015年全市年销售量达到1.7亿元左右;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慈善组织网络,坚持以慈善款物募集为重点,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5.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

新建和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咸宁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搭建社区为民服务平台。到2012年,咸宁市县、街道(乡镇)全部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所有城镇社区和75%农村社区建立综合服务中心。

6.社会管理职能。

提高民间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民间组织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增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民间组织。

“十二五”期间,培育登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50个,行业协会(商会)3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个;筹建成立咸宁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基地优先满足需要重点扶持和社会组织进驻,为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服务场所,基地由市发改委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建立和完善民间组织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引导民间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发展,为促进咸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作新贡献。

开展地名普查工作,用三年的时间做好全市的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乡镇设标,用二年的时间完成乡镇设标;全市开展电话问路、电子触摸屏、电子地图、地名网页等服务;继续做好界线联检及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平安边界的创建工作。

积极推进殡葬改革,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的法制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公墓建设,逐步治理农村乱埋滥葬,实现骨灰的多样化处理,积极倡导树葬、草坪葬、深埋等不占土地或少占土地的新式葬法,加强经营性公墓的管理,逐步推行遗体火化由政府埋单制度,努力提高火化率。

三、“十二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基本思路

1.救灾减灾项目。

全市二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二级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衔接市直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专业机构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及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通信的网络技术,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纵向贯通、科学高效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

全市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项目。市直和6县(市、区)都要建立一所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交通不便、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物资储备分库。市级新建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地点:咸安区官埠镇甘鲁村。计划投资2500万元,建设库容面积3000平米。

城乡社区避难场所建设项目。结合社区综合减灾建设,全市每个社区都要建立一处避难场所。

2.社会救助工程项目。

对生活无着人员实施救助,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救助保护,完善救助保护设施,逐步改善救助保护条件。全市现有救助站2个,按省的要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县和与外省紧邻的“口子县”新增2个救助站(通山县救助管理站、崇阳县救助管理站),新增床位600张;新建咸宁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增床位100张,争取部、省支持救助机构配置流动救助车5台。

3.拥军优抚安置事业项目。

光荣院建设项目。目前,全市7所光荣院,除赤壁市为单独的光荣院外,其他六所均是与社会福利院二院合一,全市现集中供养的孤老优抚对象有232名,分别在各地光荣院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在自愿的基础上,供养率为90%。为保证在自愿基础上孤老优抚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十二五”期间,将积极争取新增维修改造资金800万元,积极推进现有光荣院的改造升级工作,提高光荣院的集中供养能力。

烈士陵园维修保护项目。当前,全市4处烈士陵园占地630亩,烈士纪念建筑物占地8916平方米,其中,省级烈士陵园一处(赤壁市),县级烈士陵园三处(通山、嘉鱼、崇阳),均系差额拨款单位,经费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当地财政拨款,二是上级拨付补助,三是事业单位创收收入。为充分发挥烈士陵园与缅怀革命烈士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十二五”期间,将多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加强对烈士陵园的维修改造,从而进一步提升烈士陵园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市优抚医院新建项目。十二五”期间,拟新建一所市级优抚医院,建设规模5000平方米,床位100张,总投资1000万元。

赤壁军供站迁建项目。通过招商,将21.39亩土地进行置换,按照二级站的规模设计,留地10亩建军供站,其余土地置换为480万元资金,承包给重庆天字集团按照设计要求建设,设计方案为一栋军供综合大楼一栋多功能餐厅、一栋洗漱楼、一栋战士首长楼。总计投入1114万元,建成后军供站总建筑面积约9500平方米,集结场约1800平方米,具有可同时接待1000人次过往部队综合接待能力。资金上争取省民政厅投入400万元,市级配套260万元。

市军人服务中心新建项目。十二五”期间,新建一所市军人服务中心,建设规模达500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

4.社会福利事业项目。

“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发展以养老为重点的适度普惠型福利事业,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全市新建和扩建公办福利机构7个(咸安区社会福利院、嘉鱼县社会福利院、崇阳县社会福利院、通城县社会福利院、通山县社会福利院、咸宁市儿童福利中心、咸宁市社会福利中心),实现“三无”对象在自愿的条件下全部集中供养的目标。进一步改善我市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条件,提升集中供养“三无”对象生活质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市直续建市儿童福利院,床位200张,计划总投资800万元;新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床位500张,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床位2000张,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

5、殡葬改革项目。

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十二五”期间,新建通山县和通城县两个殡仪馆,建设规模8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60万元。进一步完善赤壁市黄盖湖公益性公墓的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生态公墓的建设,积极倡导树葬、草坪葬、深埋等不占土地或少占土地的新式葬法,努力提高火化率,加强经营性公墓的管理,逐步推行遗体火化由政府埋单制度。

6、社区建设项目。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总投入1080万,其中争取省投资900万,地方配套180万;

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至“十二五”末,我市新建社区服务站共60个(其中城镇社区服务站3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30个),总投入2700万元,争取省级投入2000万,地方配套700万。

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实现社区服务信息与全省对接。计划投入100万元,争取省级投入5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

7、福利彩票项目。

电脑票方面:计划每年新增投注站点15个,力争到2015年全市投注机总数达到360台。

中福在线方面: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市各县市区都建立一个中福在线销售厅。

附:咸宁市民政局2010年项目申报明细表

 

咸宁市民政局

2010年5月3日

附件:
收起
局长信箱
政务微信
返回顶部
咸宁民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