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31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11337100/2019-09349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民政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3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9年08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19-08-28 11:40:00
程东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开展灾害险情大排查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程委员的提案,充分体现了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社会力量和市场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市减灾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统一方案,全面组织实施,督促整改排除,积极落实程委员提出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灾害险情大排查建议。
一、制定统一方案
市减灾委根据减灾委成员单位有关职能,会同国土局、水务局、安监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订了《咸宁市灾害险情排查方案》,方案规定灾害险情大排查由减灾委统筹协调,排查主体为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此外对排查重点、排查措施、应对方式、责任追究、时间安排、工作会商、结果上报、考核验收等也做了相关规定。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家庭灾害险情排查;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沿线、旅游部门负责旅游景区(点);水利部门负责水利枢纽工程;住建部门负责在建工程施工区和房前屋后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指导,督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地质部门及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要求各地各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害应急排查方案,多措并举,做好灾害险情摸底排查、防灾减灾政策宣传、灾害隐患点的登记和定期排查、排查结果治理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灾害险情大排查。
二、全面组织实施
民政部门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了灾害险情大排查“六进”活动,对2.8万户家庭灾害风险隐患点进行了排查,修复了社区破损的挡土墙,指导每个社区编制了灾害风险图和应急疏散逃生路线,制定了社区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
水务部门积极开展度汛隐患检查。每年汛前,市县两级水利部门都组织开展多轮水利工程隐患检查,涉及到度汛安全的每处水利工程都有一个安全评价,每处隐患有一个应急度汛对策,汛前能整治到位的都及时进行整治。此外,还加强摸底调查灾害险情。为掌握水利灾害险情,督促各地对病塘、病堰、病库和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了摸底调查,特别是2016年市水务局(防汛办)要求各地对险情较重、坝体较高、危害较大的重点高帮塘和病险水库、山洪灾害易发点进行全面排查摸底,重点收集了729座高帮塘、561座水库和2472处山洪灾害风险点的基础资料。同时,针对近几年来我市山洪灾害易发多发实际情况, 2014年和2015年省水利厅分别下达了我市6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由省防办统一组织,委托第三方单位对6个县(市、区)的重点山洪灾害区进行了调查评价。
国土资源局采取群专结合的方式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大排查,确保万无一失。一是广泛发动群众并采取群专结合方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巡查督办和“回头看”工作,最大限度查找发现隐患。以群测群防为基础,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微信等媒体平台,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发动和增强基层干部群众避险、自救能力。二是依靠“四位一体” 网格化专业化管控促提升,压实全市1046个网格的责任人、管理员、协管员、专管员责任。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即雨前排查、雨中检查、雨后复查,对辖区内地灾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一旦发现灾情险情,坚决先行撤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农业部门全面排查农业灾害险情,科学规划种养殖区域。结合国家(咸宁)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对全市农业灾害险情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多发易发状况提出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组织由水利、气象、农业等相关部门专家组成的灾害技术专家组,对灾害多发易发地段,进行科学评估,结合“两区划定”“畜牧禁养区划定”等工作,合理划定种养殖区域,选定合适的作物品种。
地震局组织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做到平时训练,震后快速反应,沉着应对,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
三、督促整改排除
市民政局以社区为单位,根据排查结果,将隐患点一一登记并整治,建立社区灾害隐患风险点,编制救灾应急预案和应急疏散路线图,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能力。
市水务局在对水利灾害险情进行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开展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和水毁工程修复工作。目前全市561座水库已有497座进行过除险加固,尚未进行整险的64座也列入了整险计划,正在抓紧实施;在山洪灾害防治上,我市自2011年开始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了一些水雨情监测站点,并建设了县级山洪预警信息系统等非工程措施;每年各地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地方自筹资金,按照当年水毁当年修复的原则,对汛期洪水造成的水毁水利工程进行了应急整险和修复。
市农业局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咸宁电视台、云上威宁、成宁农业局网站及“桂乡农匠12316市级运营中心”等诸多宣传平台,结合“桂乡农匠讲习所、桂乡农匠365”等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宣传防灾减灾相关技术知识,提高农户防灾减灾技术水平,指导农户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科学运行市场信息、金融知识,减轻自身灾害损失。
市国土资源局健全部门联动防灾机制,依靠和发动群众,搞好群防群治,促进地质灾害群专结合为抓手,对全市25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主体责任,发放了明白卡,明确了撤离路线、方式、方法和疏散区域。建立了日常巡查台帐、设置了警示牌。广泛发动群众并采取群专结合方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巡查督办和“回头看”工作,最大限度查找发现隐患。同时,压实“三个责任”,党委政府主导责任、部门法律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对排查出来的隐患逐一梳理建立台账,分类确定治理方案,建立一灾一册,专人一点明细目录。
四、落实领导责任
将灾害险情大排查纳入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县(市、区)、单位严格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层层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将灾害险情大排查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共同做好全市灾害险情大排查。
综上所述,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社会力量和市场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制定了统一排查方案,出台了系列文件,为灾害险情大排查提供了制度遵循;各职能单位充分履职,全面开展了灾害险情大排查;扎实落实领导责任,充分发动群众,有力有序地做好了灾害隐患点管理与险情督促整改排除工作,提案所提建议得到有效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再次感谢贵委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