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正文

《咸宁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履职管理和考核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来       源 : 咸宁市民政局 解读单位:

发布日期: 2021年05月19日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名       称: 《咸宁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履职管理和考核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一、出台背景和意义

1、是落实省、市《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在抗击疫情取得了战略性阶段性成果后,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后,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2、社区工作者管理体制改革后,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激励其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的现实需要。

3、社区工作者是城市基层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对实施“十四五”规划、服务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办法》基本机构和核心要求

《办法》共分总则、岗位说明书、履职要求、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附则共六章二十五条,着眼于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着重于履职管理和考核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根据“街道统一管理”的原则,社区工作者履职管理和考核工作统一由街道党工委组织开展,由街道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社区工作者履职管理和考核工作“3456”基本要求:

1.突出群众满意度测评运用,将小区居民、窗口服务对象和街道等三方作为评价主体。

2.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说明书制度,明确社区工作者“四岗”职责分工,按岗精准管理和考核。

3.控制在党群服务中心办公人员规模,保证社区工作者50%以上工作时间下沉网格(小区)巡查、走访、协调、服务。

4.明确对社区工作者的日常考核所占比重不低于60%,把对社情民意等基本情况熟悉程度和下沉巡查、走访、协调、服务成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三、《办法》主要内容

(一)实行岗位说明书制度

社区工作者岗位说明书分为社区“两委”正职、副职、委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四类。

岗位说明书突出了社区工作者“一专多能、全科全能”的身份属性,包含条线分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办公、下沉网格(小区)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在年初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每名社区工作者当年的具体工作安排、职责要求等,做到一人一书、一年一书。

基本流程:

1.根据街道和社区年度工作安排,社区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分工、职责任务。

2.制定岗位说明书后,由社区党组织盖章报街道相关部门审核备案。

3.街道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社区对岗位说明书进行公示,并通过社区居务栏、信息平台推送等方式进行公开,方便群众知晓、联系和监督。

街道加强督促检查,半年开展一次调研评估,调研评估结果作为评价社区工作者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人员变动、分工调整的及时调整岗位说明书,报街道备案。

(二)履职管理要求

履职管理重点是“三在”:岗在网格(小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

1、岗在网格(小区)。

按照办公人数最小化、服务人数最大化原则,社区工作者日常工作应以下沉网格(小区)服务居民群众为主,所有人员都要联系包保或具体负责网格(小区)。一般在社区服务办公人数应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最多不超过二分之一。

社区服务大厅推行综合窗口服务,落实“全科社工”要求,做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防止“各管一摊”,提升综合窗口服务办公效能。

社区应根据综合窗口服务办公和包保网格(小区)情况,对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员进行“一盘棋”编组管理。

编组管理的意义:一是根据条线分工、网格包保情况,科学分工合作,实行“扁平化”管理,弱化等级制度,防止机关化、行政化;二是发挥团队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培养“全科社工”,实行综合窗口服务;四是达到社区“两委”传帮带网格员的效果;五是促进社区内部激励竞争,平衡工作力量;

在编组基础上,做好综合窗口轮班安排,保证一个编组在社区服务办公能基本搞定,其他编组可以下沉网格(小区)。

2、重在服务。

下沉网格(小区)服务“五个一”:网格(小区)一天一巡查、矛盾问题一周一调度、重点人群一月一走访、小区“圆桌会”或“星空夜话”一月一召开、网格(小区)基础数据一月一更新。

3、责在连心。

坚持“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社区工作者应主动察民情访民意,第一时间回应居民群众呼声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坚持“五必访六必到”:包保网格(小区)内的特困人员必访、独居老人必访、残疾家庭必访、留守儿童必访、其他重点对象必访,网格(小区)志愿服务必到、突发事件必到、居民群众困难病重必到、矛盾纠纷必到、紧急求助必到、其他重大事件必到。

社区工作者每季度列出包保网格(小区)“急难愁盼”问题清单,积极调动整合运用社区、下沉单位党员干部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源力量,逐个认领问题、逐个帮助解决。

4社区工作者工作日志。区(市)统一制定工作日志,实行日常履职纪实管理,如实记录每天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和开展服务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社区工作者日常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

要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科学记录社区工作者日常考勤和下沉网格(小区)服务情况。

(三)教育培训

1、市、区(市)和街道分级负责、各有侧重,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素养、业务技能、职业发展等内容。

市级: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市级示范培训班,重点培训社区“两委”正职和其他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区(市):分批举办综合培训班,确保每人每年轮训一次。

街道:组织内部专题培训,论坛、现场案例教学等形式。

2、培训主要内容

一是政治教育。提升社区工作者政治素养(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为重点内容),

二是岗位培训。组织、政法、民政、人社、住建、统计等部门条线业务培训。区级要根据社区实际需要,搜集整理形成部门业务课程体系和教材,常态化开展业务轮训。

三是实务培训。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经验、实操能力培训。包括公益创投、案例讲解、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社会学、心理学等,实务培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

四是职业考试培训。民政部门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常态化培训机制,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都要参考。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达到40%以上。

社区工作者每人每年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累计时长一般不少于40学时。参加培训及表现情况作为评价社区工作者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

(四)考核评价

社区工作者考核: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占60%,年度考核占40%。

1、日常考核:群众满意度、包保网格(小区)熟悉程度和巡查、走访、协调、服务成效等。

满意度调查。留存前来社区办事群众的联系方式和所办事项,形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记录。街道相关部门每半年开展一次电话回访,回访人数不少于日常工作记录的20%。

包保网格(小区)熟悉程度和巡查、走访、协调、服务成效测评。街道相关部门组织力量,深入网格(小区),重点听取网格(小区)党组织和小区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特殊群体等对社区工作者的评价意见,测评每半年开展一次。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信息化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和相关测评工作。

2、年度考核:召开社区工作者年度述职评议会议,采取“双述双评”方式进行考核。

参会对象:①联系社区的街道党工委成员和机关干部;②全体社区工作者;③小区党支部书记;④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代表(人数不低于成员单位总数的30%);⑤社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代表(不低于所辖小区党支部数量的50%)等。

会议议程:①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其他社区工作者书面述职;②参会人员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满意度测评;③考评小组进行个别谈话;④查阅相关资料。

召开会议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对社区正职进行评价,作为评价其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

3、结果及运用。考核结果: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优秀等次比例按20%确定,本社区年度考核优秀的,比例可上浮5%。

结果运用:绩效工资发放、续聘、奖惩、晋升等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件:咸宁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履职管理和考核办法(试行)
附件:
收起
局长信箱
政务微信
返回顶部
咸宁民政微信公众号